渡江战役之后,解放军接连获胜免费配资网站,国民党军却日渐溃败。蒋介石多次调整战略,但始终未能扭转局势。解放军的战势如猛虎下山,势不可挡。白崇禧,虽被誉为“小诸葛”,却依然不愿接受失败,决定带领剩余的20多万士兵与解放军作最后的殊死一搏。
到了1949年10月,解放军四野和二野联合作战,兵分三路,围攻白崇禧。白崇禧虽然手握20多万兵力,但他处境异常艰难,面临的选择也十分痛苦。逃亡与决战,两个选项都不好做,但无论如何,都必须做出抉择。逃跑并非易事,军队一旦开始撤退,士气必然崩溃,解放军的追击将会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,甚至有可能全军覆没。
而选择决战,虽然仍有一线希望,但士兵们的心里都明白,蒋介石的政权已经走到了尽头,继续抵抗无异于自掘坟墓。中国已经经历多年战火,虽然日本投降已经为和平铺路,但蒋介石坚持内战,最终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,白崇禧集团的士兵们早已丧失了作战意志。此时,与解放军展开正面决战,几乎没有胜算。
展开剩余69%在两难之下,白崇禧选择了在衡宝沿线集结兵力,准备阻止解放军的进攻,并保留一线机会。如果有机会,他还可能在某个时机与解放军进行决战。
四野指挥部察觉到白崇禧可能有决战的意图,于是立刻做出了应对策略。首先,中路军的进攻被停止,以防止白崇禧突然调集兵力发起决战。与此同时,右路军继续向宝庆、祁阳地区推进,威胁敌人的侧翼,一旦白崇禧选择逃亡,右路军将会迅速进行拦截,达到消灭敌军的目的。
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四野指挥部刚刚部署完毕,135师的师长丁盛便发来了令人震惊的电报。当时的四野参谋长萧克看到后,颇为愤怒地说:“丁大胆简直是孙悟空,竟然敢闯入敌人的腹地!”原来,尽管四野指挥部已命令中路军停止进攻,丁盛却带领135师继续向衡宝公路南部推进,甚至直接穿越敌军防线,进入了灵官殿地区——白崇禧集团的防御核心区域。
这种冒险的穿插战术,解放军早有先例,但通常都有后续部队的支援。然而,此时的135师孤军深入,四野的主力部队并未跟上,这使得135师陷入了极为危险的境地。如果敌军从各个方向包围过来,135师将会陷入重围。
丁盛虽然极富胆略,但此时他也面临着难以回头的局面。由于指挥部的命令延迟,135师已经没有时间再撤退,只能继续前行,选择深入敌后,切断敌军的退路。
与此同时,白崇禧得知135师深入敌后后,虽然初时并未立即采取行动,但很快就意识到这支部队没有后援,于是决定调动五个师的兵力进行围剿。丁盛的侦察队及时报告了敌军调动情况,他清楚一旦撤退已经不可能,只能选择坚守并构筑防御阵地,等待解放军的援助。
在这关键时刻,丁盛果断决定不撤退,带领135师向三个方向猛攻。这个决定获得了四野指挥部的认可,萧克不仅没有责怪丁盛,反而对他的大胆决策表示赞赏。为了鼓舞士气,四野指挥部立即发布嘉奖令,增强135师的士气。收到嘉奖令后,135师的士兵们如注入强心剂般,精神焕发,英勇作战。
最终,白崇禧的部署完全被打乱,原本精心安排的五个师围剿135师的计划,反而变成了兵力分散,各个击破。解放军趁机发起总攻,彻底击溃了敌军。白崇禧的部队全线溃败,135师也因成功堵住敌军退路,打散了敌人溃逃的队伍,甚至活捉了国民党军第七军副军长凌云,成为了著名的“铁军”。
此役不仅使得解放军大获全胜免费配资网站,也为135师赢得了极高的威誉,证明了他们在艰难时刻的勇敢与果断。这场战斗,也标志着白崇禧集团彻底走向了崩溃的边缘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宝盈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